深圳市两宜史丰收速算法研究推广中心
欢迎国内外友人访问、交流、合作、推广史丰收速算法!
0755-25928323    18002528778

激情燃烧的岁月 丰收精神 薪火相传

发表时间:2021-05-31 11:17

微信图片_20210531111300.jpg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


       1966年,他刚满10岁,用了4年时间刻苦钻研,颠覆了四千年来四则运算从低位算起的传统方法,享誉海内外。

        1972年,他发明的速算方法在科学界传有一段佳话:铁算盘老华(华罗庚)与速算新秀小史(史丰收)的三场速算比赛,小史均战胜了老华!

华罗庚高兴地说:“你现在比别人快了一个圈,希望你将来把你的速算法用到电子计算机上,再提高一个圈。”“丰收来了就‘丰收’”。1993年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参加两会的青年代表时,对满面春风的史丰收幽默地这样说。

        200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总部会见了史丰收,感谢他“对人类教育事业的积极支持”,鼓励在全球推广史丰收速算法。此后,他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任总干事的接见和赞誉。

        他不拘陈泥,善于挑战和创新。一个十岁娃,颠覆千年计算法,多位数相乘从高位算起,而且在瞬间能报出任意位数的开方、乘方、三角函数、对数等答案。他的速算法发明震惊国际教育界,成为当代应用数学的一大创举,被国外媒体称为“继万有引力之后世界的又一大发明”。

        他执着奋进,打压不垮。在那个科技创新被黑暗笼罩的年代,他用不灭的意志,跋涉在数学的崎岖山路,吃力地迈动步伐,经历了西北大学的含垢忍辱,负重前行,他的速算法有幸在中国科技大学得到了总结和提升,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受到科学界的一致认可。国家教委将史丰收速算法列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规划,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造福子孙后代的智能工程,他本人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任总干事的接见和赞誉。在中国和世界的大讲堂上,他开启智慧,尽情挥洒!

        他不计名利,心怀大爱。把满腔仁爱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一心致力于速算法的研究和推广,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速算精英。他的速算法以书籍、专题片和各种资料的形式向外传播近亿册,但从来不收取费用。最让人感动的是,他拒绝了高额的专利转让费,将速算法无条件地献给社会,献给国家。他说他是为数学而生的,数学是他的整个生命!

        他就是从陕西关中平原走出来的渭南汉子,中国国家级的数学奇才,享誉世界的“速算法”发明者——史丰收。他,穿越半个多世纪,见证成功的喜悦与忧患的沧桑,刻画着科学的历史巨变;他让数字不再寂寞,数学不再孤单,一个人的生命竟变得如此之重!他燃烧着多少怀有数学梦想的人们的激情,点燃了多少青年才俊灵魂的灯塔。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坚毅执着地追求科学的峰顶,披荆斩棘,缔造了一个伟大的数学传奇神话。

        可天妒英才,就在离共和国60华诞仅两天的日子,2009年9月29日,史丰收走过了人生第53个春秋,英年早逝,永远离开了我们。

        华山之巅为之悲痛,渭水河畔为之恸哭!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遥望窗外风雨,冥想大师生前点点滴滴,追寻大师走过的足迹。在试图还原大师传奇精彩的一生时,记者感怀良久。

年少志高缔造数学传奇

蓓蕾奇葩怒放奇光异彩

——十岁娃颠覆千年计算法


       “滴滴…”一声清脆的铃声,陕西省大荔县两宜小学开始上课,在二年级的算术课堂上,老师史旭正在黑板上细心地写板书,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做笔记。

        一位孩子突然向史老师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算起、从高位向低位算起呢?”这一问划破了课堂的安静,此时班上同学将目光齐刷刷地盯在这位同学身上。史老师停下笔,似有惊讶但却充满鼓励地对他说:“古今中外,几千年都是从低位算起的,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你要是有本事,也可以发明创造嘛!”  

        在村里,乡亲们都叫他“疯娃”,唯独这一次老师的话给他带来了静静的沉思。一颗幼小的心灵开始向浩瀚渺茫的数学汪海游去……这个娃就是史丰收,出生在大荔县两宜镇一户普通的农户家里,这一年他才八岁。儿时的史丰收,无论是做练习题还是做别的事情,总喜欢变着法子,推陈出新,喜欢搞花样,爱摆弄着他的新发现,仿佛他的脑子就像一个飘逸的柳絮没有定时的归宿,发散性思维植根于他的脑子里,总想飞向他向往的那片崭新的苍穹中。

        八岁他对速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痴迷、钻研速算法大约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废寝忘食,昼夜不舍,潜心思考,探测精蕴,进行了大量的运算,一心一意地搞数学,搞得他发呆了。有一次,舅舅从外地回来去他家做客,他竟旁若无人、置之不理,仍然口里嘀嘀咕咕地默算着数字,手指也不停地掐着,舅舅当时心里还有点小生气。像这样专注钻研他的速算法的事例不胜枚举,史丰收在他那个小村庄出了不小的名气。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统统奉献给速算上,演算稿纸用了一本又一本,买本子太贵,他就用废纸算,废纸不够用了,他用柴火棍在家里墙上算,在地上算,在胳膊上算,在手上算。村上人看他胳膊上和手上都写满了数字,叹息地说,这孩子是着魔了!

        史丰收确实是着魔了!他的弟弟史丰有对记者回忆说,那时,他和奶奶住在一起,土炕中间放着一个小方桌,奶奶耳朵有些聋,点着小油灯一直陪他演算到深夜。几乎刚一睡下,他就又从睡梦中醒来,用手推推奶奶,奶奶点亮小油灯,他继续演算,就这样每天晚上要折腾若干次。

        终于!他摸索出了一套多位数乘法和加、减、除法的速算规律。

        一天,史丰收手舞足蹈,大声惊呼,“找到了,找到了”,兴奋地跑回家里去,母亲正在灶台上做饭,惊奇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而儿子正沉浸在喜悦之中,完全没有发现自己脸上有铅笔的痕迹。原来史丰收成功验证他的第一条规律:二乘任何数,后位数满五的时候就进位。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方法,乘二的规律找到了。这个重大的突破,打开了速算的大门。史丰收乘胜追击,继续探索乘三,乘四……直到乘九的规律。至此,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算术题,史丰收从高位算起,看到算式就可以在几秒钟内算出得数,又快又准。这一算可不得了!当时,西北大学在大荔县沙苑有一个校办农场,1970年,几名参加生产劳动的学校领导和教授得知史丰收发明速算的情况后,骑着自行车,背着手摇计算器,从近百里之外赶到家里,对史丰收测试演算和考察验证,神童史丰收的名字在省城就这样不胫而走。

          两宜中学校长岳升云更是惜才爱才,呕心沥血浇蓓蕾,誓让奇葩放异彩。为了史丰收这位速算人才在更大范围让人知晓,岳升云骑自行车带着他到县城,向西北大学的老师推荐演示。从此,史丰收的名字随着他发明的速算法从乡下传遍了县城,传到西北大学这个高等学府。

          1971年9月,史丰收正式就学西北大学附中,插班进初中二年级。在西北大学数学系老师的帮助支持下,他又攻克了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的任意数的速算,十三位以内的加减乘除能一口报出答案。以此标志着史丰收速算法的问世。

          史丰收成功了!但任何的成功都是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摔打出来的,史丰收也不例外。

迎难而上破重围

拨云见日终开颜

——“史丰收速算法”获专利

       “妈,我明天就去北京,不能呆在家里直等着”。坐在床头的母亲并没有回应儿子,她知道儿子长大了,志在四方,只不过现在是大年初三,举家团圆的日子,一想到儿子孤苦伶仃只身一人闯北京,母亲的眼泪就不觉得哗哗流下来,但她不想让儿子看见,很快低下头擦干泪水。对儿子说道:“我把你衣服给补补,明天带上”。当人们守着热炕欢度佳节的时候,农历大年初四的黎明就这么快的来到,史丰收怀揣只够单程路费的50块钱,来不及与家人的告别,忍受着离别的伤感,冒着丢掉代课老师工作的风险,顶着凛冽的寒风踏上了进京的列车。这一天,指针被定格在1978年大年初四。

        史丰收为什么要只身闯北京,这还要从1972年的事件说起。

        1972年正是畸形的“四人帮”横行的社会年代,世俗的偏见,无知的误会,低能的妒忌,蛮横的排斥,教育科技创新被黑暗缠绕,知识分子被打倒。史丰收的人生道路同样布满了荆棘,每前进一步总是需要他克服困难险阻,突破重围,拥有一颗无所畏惧的心灵去攀登求学道路上的种种高峰。

    在西北大学,由于他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数字的海洋,其他功课上投入的精力自然就少了,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和班上的反对派就对他亮出了“利剑”,加之学校有的同学索要他还没有完全成形的“速算秘诀”遭到婉拒后,给他扣上“自私、保守”的帽子,这些都让他异常的委屈、愤懑。一时间,除了几名教授的热情鼓励外,在学校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形单影只,孤苦伶仃的畸零人。恶毒的诽谤和污蔑像变天的乌云和九级狂风袭扰着他,然而热情的支持为他拨开云雾,爱护的阳光温暖了他。他向着目标,不屈不挠,继续前进,继续攀登。一张又一张的运算稿纸,像漫天大雪似的飞舞,铺满了大地。数字、符号、引理、公式、逻辑、推理,积在楼板上,有三尺深。忽然化为膝下群山,雪莲万千……冲破了重重困境,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一年,在西北大学几名教授的帮助指导下,他整理印发了《快速计算法》小册子,使这一发明创造上升到规律、理论的高度,也为以后的推广奠定基础。就在他全神贯注地投入他的速算法之际, 1976年9月的变故又给他当头一棒。这一年“四人帮”掀起“反击右倾翻案风”,他被认定为“修正主义的苗子”受到批判而丢掉工作回家务农。家乡的亲人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无法接受,这一年爷爷遗憾的走了,至爱的母亲突然失明,从此他不但少了人生的指明灯,自己又落难受欺侮……接着1977年恢复高考,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遭遇滑铁卢,不幸落榜了。

        此时的史丰收跌到了人生的低谷,他徘徊在命运的十字口。一定得坚强!一定要挺住!想想自己用心血浇铸的“速算法”遭遇困境,他内心燃烧着一把熊熊的烈火,却无处释放,焦灼着刺痛史丰收稚嫩的心灵。

        他想哭,想发泄,但“男儿有泪不轻弹”。黄土高原的风沙催不断这株倔强的野花,史丰收毕竟是史丰收,他敢于和善于冲破重重的阻力,他决心拿出古代项羽的“破釜沉舟”那样的气魄,来个穿石破土,绝处逢生。

        他决定毛遂自荐进京找“伯乐”!去改写本应服从上天安排的命运。奔啸的火车终于停靠北京站,此时的北京城是那么的春光明媚。他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安定下来,这一刻的史丰收绝对是意气奋发,踌躇满志的。因为此次离开西安之前,西北大学刘致和教授已向北京师范大学赵慈庚教授推荐史丰收的速算情况,当时就引起了赵慈庚教授的极大兴趣。所以此次史丰收来北京多少心里是有“底”的。社会时局也在成就史丰收,1978年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年代,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而此时,北京正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出席大会的陕西代表团立即安排史丰收在大会休息期间做速算表演。此后,北京师范大学赵慈庚教授带着他在北京各高等学府进行速算表演,引起极大的轰动,受到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学者的肯定。197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数学所、应用数学推广办公室等单位的专家,对史丰收的速算法进行考核鉴定,高度肯定他创造的快速计算法的科学性与实用价值。

        命运的转折点终于光顾史丰收了!这一年3月,他被破格录取到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当中国科学院人事局教育处马先一处长把这喜讯告诉史丰收时,他的眼眶盈满了泪水。“被冷酷地逐出世界的人,被热烈的生命召唤了回来”,史丰收觉得这两句话能准确的反映了他在1978年春天的心情。

        此刻他又开始如饥似渴贪馋地吸饮于百花丛中,去酿制那芬芳馥郁的数学蜜糖呵!他用心钻研学习高等数学,终于用马克劳林级数解决了三角函数和对数的快速计算。至此,史丰收速算法不仅可以高速计算“任意位数”的加减乘除,而且可以对乘方、开方、三角函数、对数等较为复杂的运算。1979年,他的《快速计算法》一书正式出版,该书出版发行了2000万册,倾销一空。当时中央电视台还在每周一期的“科技时代”栏目开设了速算法讲座,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此后,他继续向科学的顶峰挺进,把珠算与速算法结合,使得古老的算盘速度提升了四五倍,至今还流传着史丰收与日本珠算冠军比赛,长中国速算志气的故事。一时间,他的事迹引起了全国各大媒体的聚集,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先后发表多起报道,史丰收速算法在全国引起极大的轰动。可人怕出名,枪打出头鸟。史丰收靠着速算出名后,于是就有人假冒,就有人剽窃他的学术成果。不得已,1989年2月21日,10位知名的数学家程民德、丁石孙、江泽涵、段学复、庄圻泰、赵慈庚、孙树本、孙永生、严士健、刘绍学联名给国务院总理李鹏写了一封信,请国家对史丰收速算法予以“法律保护”。李鹏总理接到此信后,曾批示“对史丰收的成就国家要给予保护”。宋健同志专门接见史丰收,并由国家科委发文保护史丰收的发明成果。后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史丰收速算法”正式命名,成为国家对自然科学发明的首例正式命名。

        正是有中央领导和各位专家教授如阳光般温暖的直接关照,光明才战胜了黑暗,正义才战胜了邪恶,真理才战胜了谬论。史丰收的人生才演出了一

幕幕悲喜交集的壮剧,处处洋溢着雄奇壮阔的色彩。

        1989年6月,《史丰收速算法》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务委员宋健为该书题写书名,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民德为该书作序,北京示范大学赵慈庚教授亲自审定。这本《史丰收速算法》与十年前出版的《快速计算法》比,更富系统性实用性与普及性,展示了史丰收速算法在十年普及实践中所取得的创新与发展。程德民高度评价道:“史丰收速算法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速算系统,他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系统性。……在一项科研成果中既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系统性,又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普及性,这是难能可贵的。”

学问铸成别样风景

智慧练就崇高阶梯

——“史丰收速算法”走向世界

        这一次表演,史丰收快速计算法在国外引起了“地震”。国际组织领导人和外国政要对史丰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也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任总干事的接见和赞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说道:“史丰收速算法是教育科学史上的奇迹,应向全世界推广。”喀麦隆大使称:“谁说第三世界没有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称赞他“是对人类教育事业的积极支持,鼓励在全球推广史丰收速算法。”整个世界的天地为他打开了,史丰收又专心致志的投入到他的速算推广之中。他开始培训队伍,编写教材,筹措资金,组织筹划,奔走呼号,他让速算法推广的步子快些快些再快些。几年中,他先后多次应邀到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地进行示范讲学,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推崇。并在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地设立了培训分部,速算法迅速在全世界得到推广,为中国人、为国家、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光彩。至此,史丰收将东方的文明智慧和卓越才华,在世界舞台上尽情地挥洒!

        科学无国界,史丰收把速算传到了国外,让整个国际社会对中国刮目相看,但是他自己的爱国心却深深的扎根祖国大地。他在赴加拿大讲学并大获成功,面对对方的高薪留聘、国外定居的优惠待遇的“诱惑”,史丰收毫不犹豫的当即回答:史丰收速算法的枝叶应延伸全球,但根在中国。

        是的,长在中国,根就在中国,这是一个不计名利,不求报酬一门心思的为国家教育科学事业执着奉献的大声回应。他在速算方面的学问试比天高,他在科学方面的智慧无人争锋,他称得上是“学问铸成别样风景,智慧练就崇高阶梯”的东秦人杰。

燃烧数学神话不朽的激情

点燃青年才俊灵魂的灯塔

  ——“启智工程”让亿万儿童受益

       “一个农村的娃,来自陕西的黄土地,用他顽强,执着的精神,探索出深奥的数字迷;一个淳朴的娃,脚上沾满黄色的泥,放弃儿童的浪漫与欢乐,把数字符号当成亲兄弟;一个中国的娃,黑黑的眼睛多神气,带着一项天才的发明,大踏步走出亚洲,走向国际;亿万中国的娃,青春年华要珍惜,未发现的路千万条,敢于探索,创造新奇迹。……《一个中国娃》”这是1994年由著名词曲作家(王和声曲,王岭词)创作的一首儿歌从中央电视台飘进千家万户,歌词中所写到的娃正是“速算法”发明者史丰收。这首歌是对史丰收伟大建树的深情褒扬,他点燃了多少怀有数学激情的少年才俊的灯塔,激励着中国亿万少年儿童向史丰收一样“为祖国,为人类,我们共同努力!”1994年4月6日,对推广史丰收速算法来说,这一天是一个决定性意义的日子。全国少工委启动当代“智能工程”,在亿万少儿中推广史丰收速算法,这在全国教育界、科技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就在这一天,已萦绕在史丰收心头几十年的关于对祖国青少年智能开发和培养终于有了载体和方向。

        因为他深知,数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摇篮,速算是开发人类智能的金钥匙,要想使中国亿万少年儿童在竞争激烈、电脑高科技普及的时代,获得较广阔的生存空间,必须从小锻炼大脑,开发智力,挖掘潜能,让祖国的儿童赢在人生道路上的起跑线上。其实为了这一天,他整整奋斗了40年。

        今天我们毋庸置疑的说,在二十一世纪“人才最贵”的年代,如何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课题。史丰收速算法“智能工程”就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意义。

    古稀之年何祚麻院士曾经精辟地指出:“人们办事通常是不看过程看结果,而推广史丰收速算法应反过来,其意义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即主要不在于算的快,而在于计算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人脑智力的开发”。当今最着名的学者托夫勒、杨振宁、陈省身等都指出:学习掌握史丰收速算法,提高演算速度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人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正是由于智能工程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国家教委将史丰收速算法列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规划。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在国家教委与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97年秋,史丰收速算法终于被正式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的《现代小学数学》第四、六、七、八册选学课程中,当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就在智能工程在国内稳步推进的同时,史丰收把推广的目光转向了国外,几年中,他先后赴香港、加拿大、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推广。

        这是他一生的心愿,打开青少年通往科学道路上的金钥匙,点燃青少年科学灵魂的灯塔,让史丰收速算法造福中国,造福世界!

        文行至此,我们尽情领略了史丰收科学事业的无限风光,但在攀援这个巅峰的过程中,鲜有人知道他所承受的生命之重。著名新闻学者雷风行在他的报告文学《史丰收数字传奇》中描述了这样一段情节:“史丰收从十岁起致力于发明速算法,他牺牲了童年孩子的欢乐,连睡梦中发出的呓语都是数字,他废寝忘食,十年磨一剑,终于发明成功了,但成功的后面是健康的透支,是长期的失眠。成名之后的史丰收面临更大的压力,为了推广速算法,他不断自我加压,讲课培训,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面对一起一起剽窃其发明成果的事件,他要诉诸舆论,对簿公堂,为捍卫发明权而心劳力瘁。

        速算法终于得到了国际国内的公认,但他没有停止,又为自己确立了人生更大的目标,要把史丰收速算法推广到世界各地,造福人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培训队伍,编写教材,组织筹划,奔走呼号。一刻也没有停止,而奋斗的结果也有不尽如人意之时,紧张、加压、拼命,伴随而来的是受挫和失望。

      就这样,年复一年超负荷的工作,长期处于疲惫、紧张、郁闷之中,使这位昔日粗犷豪放豁达开朗的北方汉子身体每况愈下,性格也时而暴躁时而抑郁。1999年他被诊断为‘双向性情感障碍’,也称‘狂躁抑郁症’。”读这些文字的过程,如同重锤在砸着自己的心。从这些沉甸甸的文字中记者深深的感受到了史丰收在发明推广和普及速算法过程中难得的那份顽强和坚守,承担的那份负重和艰辛,还有为科学献身的孤注一掷和锲而不舍!就在后期不断遭受病魔的侵袭折磨他,仍用坚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顽强的推广速算法,

        2004年3月20日,史丰收速算法教学研讨暨推广经验交流会在深圳举行,在当年的6月19日,史丰收成功举办了速算幼儿大赛。

渊博宽厚难掩赤子情

魂牵故里难舍家乡结

——赤子般的仁慈和大爱

       “没有史旭老师的循循善诱,就没有我史丰收的今天,是岳校长爱惜人才,不惜辛劳地带上我上县城演示速算法,到处奔波推荐,才能使速算法从渭北小村走向县城省城,走向北京,走向世界”。说完话史丰收向两位长者深情的鞠躬。这动情、感人的深情鞠躬在2003年2月的一天。

        已成为享誉海内外数学大师的史丰收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面对家乡的人和物,虽然物是人非,但历史模糊的痕迹仍勾起了他心中那份对故乡人的浓浓赤子之情,这就是陕西人的一种精神品质,一种驰骋创业仍不忘根的家乡情结,一种在质朴中蕴含着聪慧,憨厚里透着灵秀的陕西娃的本质。

        他是一个心怀大爱的人,拳拳爱国之心一直深深扎根在史丰收的心中。他将自己的发明成果不仅无偿提供给史丰收速算法研究所和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却从未在单位拿过一分钱的知识产权费。他拒绝了高额的专利转让费,将速算法专利分文不取,无条件献给社会,献给国家。

        据他的妹妹史丰莲说,当初二千万册的《史丰收速算法》出版发行后,他只要了500元钱的报酬,在中央电视台主讲了六期快速计算法的讲座,报酬也只拿了60元。

        因为这份家乡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从北京专程回到陕西,为全省商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大荔县的中小学生义务讲授速算法。也正是由于这份难割的家乡情,多年来,史丰收多次为镇学校赠送他的《史丰收速算法》教材,为村小学捐赠2万元配置了电教室,为镇中学带头捐款1万元,为村上联系资金,先后修建了村东环路、西环路和北环路……据史丰收的弟弟史丰有回忆:哥哥在家长到14岁,对家乡、对乡亲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外讲学、工作的近40年时间里,家乡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割舍不掉的是他浓浓的家乡情结。每次回家,他都要走访乡邻,拜访师长,看望亲朋。在家乡和乡亲们在一起的时候,他显得格外开心,仿佛回到了纯真的童年。

        不料事情发生得这么早、这么快、这么突然,仿佛还在昨天一样。时光流淌到2009年9月29日,中国数学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

        风雨敲窗。史丰收不幸逝世的噩耗传开,人们的心几乎快碎了。

        他享年53岁。作为数学家,尚属于黄金年龄。英年早逝,他的生命过早地画上了沉重的句号。

        哀思如雨。北京,萧索的树林在风中飞舞,如千言万语,欲说还休。

       史丰收走了,走得太匆忙、太匆忙了……10月4日,他的骨灰运回家乡,安放在父母身旁,安放在魂牵梦萦的家乡。他终于结束了漂泊的生涯,回到了他热恋的这片故土,回到了父母和乡亲们的身边,回到了他儿时的地方。

        史丰收将永远在这里长眠,静静地聆听着渭水河畔的低吟沉回……